Day :234 cosGlint 1.2.4 上線,成分分析+10 種膚質檢測,保養選品更精準

cosGlint 1.2.4 上線:Findskin 核心演算法重設、膚質細分至 10 種,搭配全新相機介面與「計算權重」報告,讓拍照更順、結果更準。Ingrelens 以 AI 成分解讀、膚況檢測與個人化保養建議,把複雜資訊變簡單,提升選品決策的把握。

Day :234 cosGlint 1.2.4 上線,成分分析+10 種膚質檢測,保養選品更精準
Photo by Anil Jose Xavier / Unsplash

走到第 234 天,團隊仍緊扣步伐,在 IngreLens 與 cosGlint 的每個環節發力:營運、開發、線上線下合作、活動策劃、文案,到 toB/toC 規劃,全力推進。

開發端同樣忙碌:圍繞 cosGlint 背後近 10 個並行專案,涵蓋前端、後端、App、LLM Gateway、後台,以及各式實驗線。我身兼開發與 Founder,除了營運討論,開發工作量也始終是重心。這階段我們不再激進調整 UI,而是更專注於 UX 的持續改進:每次前進一小步、收集意見再微調。

近期把 cosGlint 版本更新到 1.2.4,往「你真正在乎的使用感」再推一大步。FindSkin 核心演算法重新設計,結果更精準;膚質細分到 10 種,使用者不再被模糊化。拍照也更舒服:全新相機介面少一步操作、成功率更高。

報告頁面新增「計算權重」,讓建議有憑有據。搭配一輪體驗上的細節打磨:更順手的 UI 與互動、更清楚的天氣介面與地區切換、更貼近當下環境的建議文案、更好讀的個人化分析,以及更自然的測驗提示。

惱人的小 bug 也一併處理:多處 UI 錯誤與轉場白邊已修正。

保養品與化妝品資訊複雜,一般人很難看懂成分、評估膚質、判斷適不適合,只能先聽評價買來試試,不行再說。這對消費者來說:

  1. 踩雷:對開發廠商印象變差,誤把不適合的產品當成「爛產品」,浪費時間與金錢,肌膚可能過敏或粉刺惡化。
  2. 將就使用:勉強沿用,保養流程失去一致性與信心,投入長期卻看不到改善,降低對品牌與保養的信任。
  3. 送人:產品被轉手、資源被浪費,原本設計的使用者沒有用到,評價與口碑難以形成正循環。

對廠商來說:

  1. 徒增負評:不正確的使用者體驗導致低星評與退貨上升,廣告成效下降,品牌力被稀釋。
  2. 少了對的使用者:觸達錯誤受眾,CAC 增加、LTV 降低;真正需要的膚質族群無法被看到,產品價值被埋沒。

我們把「複雜變簡單」,降低資訊落差,讓選擇更有把握。這就是 IngreLenscosGlint 一直在做的事:成分解讀、膚況檢測、個人化保養建議,用 AI 把每一次選購拉近你真正需要。

幫你挑出「適合自己」的保養品,是消費者與品牌的雙贏:你不再買錯;品牌能精準觸達正確使用者。接下來我們會持續把障礙一個個拿掉:更清楚的成分分析、更精準的膚質分類、更貼近當下環境的使用建議,讓每一次保養決策更簡單、更放心。

IngreLens 沒有忽略產業中的每一位夥伴。美業長期被文案與法規綑綁,稍不留神就可能因用詞不當受罰。我們看見了這份壓力,正規劃全新的小工具 CopyLens,為發文者與讀者而生的檢核夥伴。

發文前先檢查,風險就可以下降一點,一句宣稱、一個形容,都可能換來一張罰單。我們讓你少一點擔心、多一點把握:免費的發文前檢核工具,主動提示敏感用詞與法規風險。你專心把故事寫好,其餘交給我們,讓美業的好內容安全、踏實地送到讀者手上。

同時,CopyLens 也是讀者的解讀助手:辨識是否涉及醫療宣稱或誇大用語,回到事實與依據。與 IngreLens 的理念一致,降低資訊落差,把複雜變簡單。

Read more

AWS DNS 失準的一夜:US‑EAST‑1 的連鎖反應與產品韌性

AWS DNS 失準的一夜:US‑EAST‑1 的連鎖反應與產品韌性

在凌晨的屏幕上,雲變得具象。不是抽象的 SLA 或彈性架構,而是每一次重試、每一條延遲訊息、每一個因「Insufficient Capacity」停住的部署。10/20,美東一區 US‑EAST‑1,AWS 多項服務因 DNS 解析異常引發連鎖反應:DynamoDB API 錯誤、EC2 啟動受阻、Lambda 輪詢 SQS 延遲、EventBridge 與 CloudTrail 事件積壓——一層又一層,像把隱形依賴圖用真實時間顯影。 人性的面:時間感與決策節奏 分散式系統追求冗餘、隔離、故障轉移,但業務對「時間」的依賴不可替代。從 00:11 的「正在調查」,到

By Y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