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技術細節到產品戰略的思考

保持戰略視野,別再陷入細節泥沼。技術重要,但方向更重要。維持彈性、快速迭代,讓 IngreLens 一步一步靠近理想的樣子。


這週的最大里程碑,是把 IngreLens 的條碼掃描功能初步跑起來。原本以為這只是 plug-and-play 的小功能,結果卻變成一場影像處理的拉鋸戰——被現實狠狠上了一課。

回頭看自己有時會太執著在技術細節上,花了不少時間在短期不一定有回報的地方。這次雖然靠影像前處理把辨識率拉上來,但也提醒自己,下次遇到類似狀況要更早跳出細節,從產品角度重新檢視投入與產出,避免掉進工程師的「優化黑洞」。

從產品策略來看,條碼掃描的重要性不能低估。它不只是幫使用者快速抓商品資訊,更牽動未來的商業模式與信任感。這週的教訓很直接:準確性與使用體驗會左右使用者對 IngreLens 的信任與黏著度。尤其那些讓強迫症抓狂的小尺寸條碼,反而是我們和競品拉開差距的關鍵。

這次選擇用「場景模式」先上線,加上 API 保留彈性,現在看算是正確的取捨。先讓使用者用起來,再用真實數據回饋調參,比死守「一次做到完美」更務實。當初 commit 時吐槽自己的 OCD,但冷靜想想,這種階段性妥協其實是產品開發很重要的能力——追求完美只會讓產品遲遲不上線。

整體進度符合預期,但條碼掃描的優化還有一段路。除了前處理參數的細調,效能也不能忽略。初步測試顯示辨識率提高了,但在低階裝置或低光環境下,掃描速度仍偏慢,這點下週要優先處理。

下週(2025/03/24–03/30)三個重點:

  1. 效能優化:深入 profiling,抓出瓶頸,提高弱光環境的處理速度。
  2. 使用者測試與回饋:場景模式與 API 已就位,安排一輪內部測試,確認方向與體驗。
  3. 資料庫整合:思考掃描結果與後端資料的連動,提供商品資訊、使用說明與推薦連結等附加價值。

當然會有挑戰:效能可能碰到硬體極限或演算法瓶頸;使用者回饋不一定照我們劇本走;資料庫整合也牽涉到授權與合作夥伴。但這些都是產品成長的常態,兵來將擋、水來土掩就是了。

最後提醒自己:保持戰略視野,別再陷入細節泥沼。技術重要,但方向更重要。維持彈性、快速迭代,讓 IngreLens 一步一步靠近理想的樣子。